本届展会以 “高端、智能、绿色” 为主题,精 准把握当下工业发展的脉搏。规划 30 万平方米展区,2800 + 参展商。涵盖 9 大核心专 业展,从数控机床到工业自动化,从新能源到机器人,几乎囊括了工业领域的方方面面,构建起一个全方位、多层次的工业交流 “超级枢纽”,中外企业能在这里洞察行业趋势、拓展全球市场,开启工业领域的年度交流盛宴。
自 1999 年诞生以来,工博会已经走过了 26 个年头,历经 26 年的沉淀,它早已成为中国工业领域当之无愧的 “航母级” 展示平台,规模最大、技术最全、影响力最强这些标签实至名归。往届展会成果十分亮眼,促成超千亿元意向成交额,真金白银的数字见证着展会强大的商业价值;吸引 60 + 国家和地区参与,不同肤色、不同语言的人们汇聚于此,让工博会成为一场全球性的工业狂欢。
2025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(简称:中国工博会)
将于2025年9月23日-27日在国家会展中心(上海)举办
而 2025 年的工博会更是在往届基础上实现全面升级。新增 “生物制造”“低空经济” 等前沿展区,就像是为展会注入了新鲜血液,让其紧跟时代步伐。配套 50 + 高峰论坛,行业大咖、专家学者齐聚一堂,从技术发布到产业对接,为参展企业和观众构建起全链条服务生态,在这里,不仅能看到当下工业的发展现状,更能触摸到未来工业的发展方向。
九大展区亮点
2025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的九大展区各展区亮点纷呈,涵盖工业领域全产业链,精准对接当下市场多元化需求,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与机遇。
(一)智能制造核心展区
智能制造核心展区无疑是工博会的 “重头戏”,它汇聚了行业内最前沿的技术和装备,是推动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,引领着制造业向智能化、高端化迈进。
1. 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展
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展堪称精密制造的 “硬核” 舞台,聚焦金属切削、成形、3D 打印等核心领域 ,这里是高端装备的聚集地。走进展区,一台台加工中心、激光切割机整齐排列,散发着科技的光芒,它们代表着当下金属加工领域的顶 尖水平,能够实现高精度、高效率的加工。智能刀具的展示区同样吸睛,这些刀具采用先进材料和设计,具备智能感知和自适应调整功能,大大提升了加工精度和效率。数控系统、测量仪器等关键部件也在展区内集中亮相,它们如同机床的 “大脑” 和 “眼睛”,确保每一个加工环节都精 准无误。
回顾往届,华中数控 “端边云” 系统在这里一经发布,便凭借其强大的协同能力,实现设备云端互联、数据实时共享,让工厂管理更加智能高效,引发行业轰动;发那科高速加工中心以其超高的转速和精度,在复杂零部件加工中表现出色,成为众多制造企业的 “心头好”。而 2025 年展会更是亮点升级,新增 “航空航天精密加工” 专区,专门针对航空航天领域零部件加工精度高、难度大的痛点,展示一系列定制化加工装备和解决方案,如五轴联动加工中心,能够在一次装夹中完成复杂曲面的加工,满足航空发动机叶片等关键零部件的加工需求,助力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业突破技术瓶颈 。
2. 工业自动化展
工业自动化展则是智能生产的 “神经中枢”,七大主题板块全方位覆盖智能制造全流程。运动控制系统展区内,各种高性能的控制器、驱动器和电机有序陈列,它们相互协作,实现设备的精 准运动控制,让生产线上的机械臂能够灵活抓取、精 准装配;工业机器人展区无疑是人气最旺的区域之一,焊接机器人挥舞着机械臂,在火花四溅中完成精密焊接;协作机器人则能与人并肩工作,辅助完成一些精细操作,如电子产品的组装,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;智能传感展区展示着各类先进传感器,它们如同生产线上的 “触角”,实时感知温度、压力、位置等物理量,为生产过程提供数据支持。
ABB、西门子等国际巨头此次将展示柔性生产线解决方案,通过整合机器人、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系统,实现生产线的快速切换和柔性生产,满足多品种、小批量的生产需求;国内领 军企业也不甘示弱,带来自主研发的 PLC、MES 系统 。PLC 作为工业自动化的核心控制器,具备高可靠性和强大的逻辑运算能力;MES 系统则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管理,从订单下达到产品交付,每一个环节都能实时监控和优化,真正助力企业实现从 “制造” 到 “智造” 的华丽跨越。
(二)新兴领域展区
新兴领域展区聚焦前沿科技,是各大企业和科研机构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 “战场”,众多突破性技术和创新成果在此集中展示,为工业发展开辟新的赛道。
1.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用展(工业互联网展)
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用展(工业互联网展)宛如企业数字化转型的 “加速器”,5G + 工业互联网、数字孪生、工业 AI 等前沿技术在这里深度融合,碰撞出创新的火花。华为展示的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,依托 5G 网络的低时延、高带宽特性,实现设备之间的高速通信和实时控制,结合数字孪生技术,在虚拟空间中构建与现实工厂 1:1 映射的模型,管理者可通过该模型实时监控工厂运行状态,提前预测设备故障,优化生产流程;海尔则带来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大规模定制模式,消费者可以通过平台参与产品设计,工厂根据个性化需求进行生产,真正实现从 “以产定销” 到 “以销定产” 的转变。
百度飞桨、商汤科技等企业带来 AI 质检、预测性维护等落地案例。AI 质检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产品图像进行分析,能够快速检测出产品表面的缺陷,准确率远超人工检测;预测性维护则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,提前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,及时进行维护,避免生产中断,降低企业运营成本。展会还特设 “专精特新” 企业专区,这些中小企业专注于细分领域,研发出小快轻准的数字化产品,如小型智能传感器、轻量化工业软件等,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低成本、易部署的数字化转型路径,助力中小企业搭上数字化发展的快车。
2. 新材料展
新材料展以 “6 大专区 + 生物制造” 的创新布局,全力破解我国关键材料 “卡脖子” 难题。先进金属材料专区展示航空航天用钛合金,其具有高强度、低密度、耐高温等优异性能,是制造飞机发动机、机身结构件的理想材料;高性能复合材料专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吸引众多目光,它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、风电叶片等领域,有效减轻产品重量,提高性能;电子信息材料专区聚焦半导体材料、显示材料等,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。
新增的 “生物制造专区” 成为展会一大亮点,这里集中呈现生物基可降解材料,如聚乳酸(PLA),它以可再生的生物质为原料,在自然环境中可降解,有效缓解白色污染问题;合成生物学技术也在该专区崭露头角,通过对微生物进行基因编辑,使其能够生产高附加值的化学品、生物燃料等,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方案。展会积极搭建 “产学研用” 一体化对接平台,高校、科研机构与企业在此交流合作,加速科研成果转化,推动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 。
(三)绿色能源与智能交通
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,绿色能源与智能交通展区成为工博会的热门展区,展示着行业在绿色转型和智能化发展方面的最新成果,为未来产业发展指明方向。
1. 智慧能源展
智慧能源展围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生态,覆盖光伏、风电、储能、智能电网全产业链。宁德时代展示的钠离子电池,具有成本低、资源丰富、安全性能好等优势,有望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得到广泛应用;国家电网带来虚拟电厂解决方案,通过整合分布式能源资源、储能设备和用户侧负荷,实现电力的灵活调控和优化配置,提高电网稳定性和可靠性。
展会特设 “新型储能专区”,结合 “展 + 会” 模式,不仅展示各类储能技术和产品,如液流储能装置,还邀请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举办多场论坛,深入解析储能技术商业化落地路径,探讨储能在新能源消纳、电力辅助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前景,为储能产业发展出谋划策,助力我国能源结构优化,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。
2.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展
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展见证着汽车工业的 “电动化革命”,聚焦新能源整车、三电系统、自动驾驶等核心领域。特斯拉、比亚迪、小鹏等品牌纷纷带来最新量产车型,这些车型在续航里程、充电速度、智能化配置等方面实现新突破,如比亚迪的新款电动车搭载最新的刀片电池,续航里程超过 1000 公里,具备高安全性;小鹏汽车则在自动驾驶领域持续发力,其新款车型配备更先进的传感器和算法,实现更高等级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。
博世、大陆等零部件供应商展示车规级芯片、激光雷达等关键部件,车规级芯片作为汽车的 “大脑”,对汽车的智能化和安全性至关重要;激光雷达则为自动驾驶提供高精度的环境感知。同期举办的 “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论坛” 汇聚行 业专 家,共同探讨商用车电动化解决方案,推动 “车路云” 一体化生态构建,加速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,让绿色、智能出行成为未来交通的主流。
2025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堪称一座国际化的超级平台,为参展企业搭建起链接全球资源网络的桥梁。展会吸引了 30 + 国家和地区展团入驻,德国机械工业协会、日本机器人工业会等海外**机构纷纷组团参展,带来各国工业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创新产品。
为促进跨国技术交流与商贸合作,展会精心配套跨国技术对接会、国际买家采购团等精 准商贸活动。在跨国技术对接会上,中外企业代表围坐一堂,深入交流技术难题与解决方案,寻求合作契机,不少企业当场就达成技术合作意向,为企业技术升级注入国际力量;国际买家采购团则带着明确的采购需求穿梭于各个展位,与参展商进行一对一洽谈,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打开大门。在 2024 年展会中,境外采购商占比达 25%,意向成交额同比增长 30%,这一亮眼数据充分彰显出国际化平台对企业开拓市场的强大助力。借助工博会这个平台,企业能轻松对接 “一带一路” 及 RCEP 市场,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,实现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,在国际市场中抢占发展先机 。
对于企业来说,参加 2025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,不仅是一次商业展示,更是一次品牌增值的绝 佳机会,这里是打造行业影响力标 杆的高地。作为工信部 “新型工业化成果展示窗口”,展会的**性和影响力不言而喻,自然吸引了新华社、央视、第 一财经等 200 + 主流媒体关注,它们纷纷派出专 业报道团队,深入展会现场,挖掘新闻亮点,对展会进行全方位、多角度报道;300 + 行业 KOL 也活跃在展会各个角落,通过社交媒体、专 业论坛等渠道分享展会见闻、产品亮点和行业观点,引发行业内广泛关注和讨论。
企业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在展会中提升品牌曝光度。新品发布会是企业推出新产品、新技术的重要舞台,在发布会现场,企业精心布置展位,通过精彩的产品演示、专 业的技术讲解,向媒体、客户和行业同仁展示新品的独特魅力和优势,吸引市场关注;技术论坛演讲则让企业专家有机会在行业前沿发声,分享企业在技术研发、创新应用方面的经验和成果,树立企业在行业内的技术**形象;创新产品评选活动更是备受瞩目,入选创新产品不仅是对企业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的认可,也能借助评选活动的宣传推广,迅速提升产品知 名度和品牌影响力。2024 年,超 200 家企业通过展会实现品牌声量翻番,展会的品牌增值效应可见一斑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