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CIIF上海工博会 -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-第25届工博会
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(简称“中国工博会”或“工博会”)是我国以中国冠名的、历史最长的国 家级工业展会,自1999年创办以来,每年秋季在上海举办,已成功举办二十余届。中国工博会聚焦新工业新经济,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,荟聚顶 尖专家菁英,引领产业科技创新风尚,全力构建开放、创新、包容的产业生态,覆盖从制造业基础材料、关键零部件,到先进制造装备、整体解决方案的智能绿色制造全产业链,是国内展览规模最大、参展企业最多、展示领域最广、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工业展会之一。
⏰ 基本信息
时间:2025年9月23日-27日
地点:国家会展中心(上海虹桥CBD核心区)
主题:工业聚能·新质领航,聚焦智能制造与产业升级
观众:专 业观众20.1万人次,全网曝光量13.51亿
规模:展览面积:28万平方米 | 参展商:全球28国超2,600家企业
✨ 亮点与特色
前沿技术发布:
全球首 发132项工业机器人技术(如自适应协作机器人、5G智能巡检系统)
亚洲/全国首 发产品超200项,涵盖新能源、AI、半导体等领域
产业链创新展示:
“上下楼即上下游”模式:垂直整合产业链,直观呈现协同创新(如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联动)
绿色低碳技术:氢能储能、碳捕捉等新能源技术集中展示,推动工业节能转型
**奖项与活动:揭晓10项CIIF大奖、3项CIIF工匠奖
同期举办200+论坛(如智能制造国际峰会、工业互联网安全论坛)
️ 九大专 业展区亮点
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展(MWCS)
展示高精度数控机床、激光切割设备(如通快、天田、大族激光等)
机器人展(RS)
全球首 发132项工业机器人创新成果,包括自适应协作机器人及5G智能巡检系统。
工业自动化展(IAS)
覆盖PLC、传感器、机器视觉及柔性生产系统。
绿色低碳与工业节能配套展(GLCS)
聚焦氢能储能、碳捕捉技术及零碳园区方案。
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展
展示动力系统、自动驾驶解决方案。
工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用展(ICTS)
涵盖工业互联网平台、航空航天智能化技术。
新材料产业展(NMIS)
呈现高性能材料、纳米材料前沿成果。
联动国家科研机构,展示AI、量子计算等尖 端科技。
智慧能源展(ES)聚焦可再生能源与智能电网技术。
展区名称
核心内容与代表企业/技术
机器人展(RS)协作机器人(ABB、库卡)、医疗手术机器人、仿生运动控制技术
工业自动化展(IAS)PLC系统(西门子)、机器视觉、柔性生产线
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展五轴机床(通快)、激光切割(大族激光)
绿色低碳展(GLCS)光伏/风电技术、废气净化设备(国家电网、上海电气)
新一代信息技术展(ICTS)工业互联网、5G边缘计算、智慧城市解决方案
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展氢燃料电池车(上汽)、自动驾驶方案
四、创新与特色
产业链整合:首创"上下楼即上下游"布展模式,直观呈现工业协同生态。
数字化平台:全新升级"数字工博"平台,构建工业社交社区,强化展商与观众互动。
首 发成果:累计展出全球/亚洲首 发产品347项(全球132项、亚洲87项)。
五、同期活动
评奖与峰会:揭晓10项CIIF大奖及3项工匠奖,举办智能制造国际峰会等200+场论坛。
国际化参与:ABB、发那科等国际巨头与国产机器人企业同台竞技。
以下是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(上海工博会)自1999年创办至今的发展历程,按关键阶段整理:
️ 初创奠基期(1999-2005)
1999年首届工博会
地点:上海展览中心
规模:展览面积1.5万平方米,412家参展企业,514个展位,奠定国 家级工业展雏形。
2000-2001年战略升级
2000年获时任国 家领 导 人题写会名“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”;
2001年移师浦东:成为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首 个展会,国内唯一可评奖的工业展。
2005年国 家级转型
经国务院批准,2006年正式更名“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”,升格为国 家级工业盛会
国际化拓展期(2006-2015)
国际合作深化(2006-2009)
2006年与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合作,推动数控机床、自动化、新能源三大专 业展国际化;
2009年通过UFI认证,成为全球认可的国 际品 牌展。
规模里程碑(2010-2015)
2010年观众首破10万人次,创历届之最;
2013年展览面积达15万平方米,吸引全球1,869家企业参展。
高质量发展期(2016至今)
定位升级
确立“西有汉诺威工博会,东有中国工博会”目标,聚焦智能制造与绿色技术;
形成九大专 业展区完整产业链布局(机器人、自动化、新能源车等)。
近年突破(2023-2025)
展览面积达28万平方米,28国超2,600家参展商;
首 发技术超千项(如自适应协作机器人、5G智能巡检系统),首设“上下楼即上下游”产业链展示模式。
2023年:展览面积突破30万平方米,32国2,978家企业参展,观众超20.5万人次;